国脚怒斥工资低,再降无人踢!降至日韩三分之一!

来源:24直播网

本文所有内容均基于权威信息来源,具体参考资料详见文末说明。

“国足的薪资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谈的时候。”这句话似乎成为了当下的共识。曾经在亚洲足球领域领跑的中国,如今却陷入了困境,排名一降再降,让无数球迷心生失望。

回首中国足球的辉煌岁月,那时的国足无疑是亚洲的佼佼者。然而,短短二十年过去,中国足球的排名已经跌落至亚洲三流甚至四流的地位。中国国家队的表现更是让人大跌眼镜:首战以0:7的惨痛比分输给日本队,随后又以0:1不敌印尼队。

尽管如此,前国脚徐亮仍然深知球员的艰辛与不易。他在公开场合为球员的薪资待遇鸣不平,直言国足的薪资水平远不及日韩球员的三分之一。这让人们对国足的薪资水平充满了好奇与疑惑。

那么,现在国足的薪资水平究竟如何呢?他们又是如何在球迷的口吻中成为“众矢之的”呢?这背后隐藏着薪资曲线的急速下滑。

据徐亮在直播中提到的数据,日本顶级球员的年薪高达1750万人民币,韩国顶尖球员的年薪也在740万左右,而中超本土球员的税前顶薪却被压缩至500万。这还只是冰山一角,回顾过去几年,国足的薪资政策经历了剧烈的波动。

在2018年,广州恒大以天价签下外援,并提供豪华待遇。然而,好景不长,从2019年开始,足协开始实施限薪政策,将国内球员的顶薪限制在1000万元以内。此后三年内,限薪措施连续升级,本土球员顶薪降至500万,国脚的特殊待遇也被取消。

到了2022年,随着国足兵败越南,顶薪进一步下调至税后约160万;而到了2023年,外援的年薪也同步减半至税前200万欧元。短短三年时间,中超顶薪从巅峰跌入谷底,缩水超过三分之二。这样的剧烈变化,让许多球员和球迷都感到无法接受。

徐亮痛心疾首地表示:“踢到30多岁就退役了,接下来的半辈子该怎么过?如果你是家长,还会让孩子选择踢球吗?”这话引起了人们对国足未来的深深忧虑。

降薪并非孤立现象,它与国足的战绩息息相关。2022年大年初一国足以1:3输给越南队的惨痛现实,成为了分水岭。而连续的溃败更是让球迷的愤怒达到了顶点。在这样的背景下,降薪似乎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然而,降薪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更是对青训体系的冲击。徐亮担忧“低薪摧毁青训”的问题并非毫无根据。在中国14亿人口中,注册球员的数量仅约53万人,选材范围甚至不如一些欧洲小国。基层教练的处境更加堪忧,月薪普遍较低,部分地区教练资质获取混乱。

这些情况导致中国足球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低质量的青训造就了竞争力不足的球员,球队成绩差引发了降薪潮,而降薪又使得家长们更加不愿意让孩子涉足足球领域。这样的循环让人们对中国足球的未来感到迷茫。

面对整个系统的崩塌,单谈薪资问题已经失去意义。足协在2025年初启动“管办分离”的改革措施,将联赛运营权移交给俱乐部联盟,自身则专注于国家队建设和青训工作。这一举措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对过去几十年“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体制的一次深刻反思和尝试改革。

更深远的变革则指向了校园教育。根据《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计划将足球纳入素质教育框架。虽然进度有所滞后但仍在持续推进中。或许国足更衣室的柜子里还存放着金元时代的名牌包但门外的世界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足球从来不是薪资表上的数字而是土地上滚烫的梦想。降薪带来的阵痛或许正是中国足球重生的契机——当虚火逐渐退去真正的热爱才会破土而出。毕竟球迷真正期待的并不是账本上的平衡而是终场哨声响起时能够自豪地唱响国歌的那个瞬间。

信息来源于:新华社、扬子晚报、直播吧、中网资讯等媒体的报道。

热门标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