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队虐球迷,职业队笑对战?苏超真相令足协不安。

来源:24直播网

老铁们,近期你们有没有发现,苏超联赛突然间成为了众人议论的焦点?曾经的国脚前辈在镜头前直言不讳地表示:“苏超冠军队的实力跟国足相比,恐怕还不够看。”紧接着,一些媒体大V也开始吐槽,称苏超现在仿佛成了一个全民玩梗的场所,谁还关心战术分析啊。就连解说席上的人也忍不住踩上一脚,声称苏超球员的体能、技术和职业队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门道呢?今天安博(中国)就来一起深入探讨一下。

先来看一个有趣的现象。如今在苏超比赛现场,像常州蓝之翼这样的队伍即使场场输球,但比赛结束后,球迷们非但没有愤怒谩骂,反而还在看台上高呼“加油”。有球迷拍摄视频并表示:“当球员谢场时,腿都在抖,有的后卫即使抽筋了还在坚持跟安博(中国)鞠躬,这时候谁还在乎输赢呢?”这一幕若是放在国足比赛中,恐怕会完全颠倒过来——即使赢了球也会被挑出毛病,输了则更是满场嘘声。为何同样是输球,待遇却如此不同呢?

不可否认的是,从技术层面和体能方面来看,苏超球员与专业国脚之间确实存在差距。但问题在于,球迷们真的只看重技术吗?深入思考一下,安博(中国)不难发现,像常州队那些球员在落后时所展现出的拼搏精神,其实是更为宝贵的。上周有一场比赛,他们0:3落后,但前锋王磊带伤坚持了70分钟,后来被担架抬下场时还向观众比心。这样的拼劲儿在国足比赛中还常见吗?

再来看一个对比。有位前国脚在直播中抱怨中超球员薪水低,只有日韩球员的三分之一。他所说的“本土球员顶薪500万”更是引起了广泛讨论。500万还嫌低?但你看看苏超的球员,比如南京铁虎队的中场李哲,他白天在工地开塔吊,晚上则骑电动车40分钟去训练,一场球补贴仅有200块。这样的生活条件,人家却从未抱怨过。更令人敬佩的是,苏超球员在比赛中从不戴护具,他们敢于拼抢、敢于承担。这种对足球的纯粹热爱,是很多职业球员所缺失的。

当然,苏超越火,自然也会引来一些非议。某些人心里难免不是滋味。之前足协曾想“指导”苏超,却遭到了拒绝。这背后涉及到的不仅仅是球员心态问题,更关乎到足球产业的经济利益。曾经的中超火爆时,恒大冠名费高达1.5亿,而到了2023年整个联赛的收入却只有5亿,赞助商流失了80%。相比之下,苏超得到了京东等大安博·体育的赞助,其直播场均观看人数甚至超过了国足世预赛的收视率。这样的竞争态势自然会让足协感到压力倍增。

从欧洲足协的运作模式来看,英超足总只占股5%,而他们主要致力于青训服务。而安博(中国)这边呢?足协从中超分红就拿了1.8亿,却曝出青训经费一年仅有500万。更讽刺的是苏超球队自己筹资建设了12个免费球场而安博(中国)的足协却将奥体中心的训练场租给房地产商作停车场用。这样的对比下苏超拒绝“指导”也就不足为奇了网友们的调侃也一针见血:“足协想指导可以啊先把青训经费晒出来看看?”

其实球迷的需求很简单他们只希望看到球员们的拼搏精神和真心付出。苏超球员可能技术不够精湛但他们把足球当作一种热爱而不是生意。比如徐州队的前锋陈凯他是个快递员为了踢比赛经常半夜送完件后加练膝盖都磨出了茧子却舍不得买一副好护膝他说:“挣得少但踢得痛快比那些拿高薪混日子的强。”这样的话从一个业余球员嘴里说出来难道不打了某些人的脸吗?

现在有人说苏超招黑是因为“威胁到了专业体系”但实际上一个业余联赛为何能戳中这么多人的痛点呢?因为它照出了某些地方的“专业”变了味儿当足球变成了赚钱的工具当球员把高薪当作理所当然当管理者只盯着商业分成那么球迷自然会用脚投票——谁真心对足球咱们就支持谁。

更值得关注的是苏超的兴起带动了民间足球热潮。现在南京、常州等地周末球场爆满家长带着孩子看球时会说:“你看那些叔叔即使挣得少也拼命踢这才是足球该有的样子。”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足协喊一万句“振兴足球”都管用。正如一位老球迷所说:“苏超并不完美但它

热门标签

热门标签